首页 > 正文

《德国战败赔偿政策研究(1939-1949)——兼与日本赔偿政策的比较》

作者:时间:2013-04-22

书 名:《德国战败赔偿政策研究(1939-1949)——兼与日本赔偿政策的比较》
主 编:田小惠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年12 月

战败赔偿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德国战败赔偿政策研究(1939-1949)——兼与日本赔偿政策的比较》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大国的德国赔偿政策的制定、发展及合作与斗争,并与二战后日本战败赔偿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书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了战败赔偿的法律基础。国际法是解决战败赔偿的法律依据,同时处理战败赔偿问题的实践也在不断推动国际法的发展与完善,这是一个辨证的、互动的过程。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雅尔塔会议前美英苏三大国就德国赔偿问题的政府内讨论。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关于德国战败赔偿问题的讨论并不是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展开的,而早在1939 年英国政府内就已有了相关的讨论和提案。美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多边主义原则”在这一时期也得以确立,而苏联对德国赔偿问题的考虑主要出于战后经济重建的需要以及保证西部安全的考虑。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了从雅尔塔会议到波茨坦会议期间,三大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是二战末期三大国之间的两次重要会晤,正是在这两次会议上,三巨头就德国战败处理问题进行了正面磋商,也正是在此期间盟国间开始从合作走向对抗,反映在赔偿问题上“分区赔偿”原则的确立是三大国在德国经济问题上分裂的端倪。波茨坦会议后,美英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增多并且愈加表面化,战时共同敌人的丧失,使得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斗争开始逐渐显现。美英和苏联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多,苏联对东欧的影响,法国、意大利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使美英惴惴不安,赔偿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的。第四部分论述了“赔偿与工业水平计划”的签订及执行情况。美英苏在1946年3 月签订该计划后不久就在赔偿问题上分道扬镳了。随着“遏制”战略的出台,美国在对苏政策上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直接影响到美国对德政策的制定,美英通过对工业水平计划的多次修改,将拆迁工厂的数量一再削减,西占区(西德)被逐步纳入“欧洲复兴计划”的框架内而摆脱了赔偿的责任,而东占区则在苏联的主导下执行大规模拆迁政策,美英和苏联在德国赔偿问题上实现了彻底的分立。第五部分就德日的战败赔偿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四大国对德国赔偿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是成功的,这种战争罪责的罚金有利于德国对战争的发动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而与此不同的是,正是由于日本在战后逃避了大批战争赔偿,并将赔偿作为发展经济的投资,使得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种正确的对于战争的悔罪态度。

基于上述研究,本书得出以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美英苏在赔偿政策上的斗争与分裂实质上是两种经济制度的争夺与对抗。第二,美英苏在德国赔偿政策上的分裂既是促成冷战的若干因素之一,也是由战后初期冷战格局逐渐形成的形势所决定的,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第三,二战后德国赔偿问题上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避免了德国利用赔偿问题中大国的外交斗争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同时赔偿的支付也有利于德国人对于战争罪行的供认不讳。

本书的目的是填补国内在战后德国战败赔偿问题研究上的空白。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是关于日本的战败赔偿问题,而对于战后德国赔偿问题问津者不多。而本书试图通过在占有大量史料及英文档案材料的基础上来分析德国赔偿政策制定过程中大国间复杂的外交斗争,从而揭示德国赔偿问题与冷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书还通过对比德日在对战争罪责的认错态度和赔偿政策的执行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以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