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系列报道“中国周”节目

作者:时间:2008-07-02

适逢中阿建交50周年纪念,2006631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密集式”报道,称为“中国周”。以一个国家为主题进行为期一周的系列报道,这在半岛台尚属首次,也是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第一次全面介绍中国,更是中阿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的亮点。为做好这档节目,半岛台派了几十名编辑记者来到北京,由该台的高级编辑哈桑督战,两位名主持杰麦尔和伊曼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恭王府花园访谈嘉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媒体的支持和帮助下,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向全世界播出。考虑到收视群体的特点,该节目每天分别在早、中、晚的《早间半岛》、《午间半岛》和《收获半岛》3个时间段播出,每次内容各有所不同。

半岛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周”节目包括访谈节目《聚焦中国》(17集专题片)、两个纪录片《中国的古代文明》和《郑和下西洋》(由中国拍摄,翻译成阿拉伯文),还有该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开放对话》在中国制作的《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人》和《中阿关系现状》两期特别节目。

   “中国周”活动期间,半岛台广泛邀请了中国各界人士参与节目,既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有普通学生。90%以上的受访嘉宾是中国自己培养的阿拉伯语人才,能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政府官员中有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主管阿拉伯事务的司长和文化部主管阿拉伯事务的官员等;专家学者中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等;媒体人士有原新华社《环球时报》主编、中国国际台阿语部主任。正在学习阿拉伯语的中国学生和在华学习中医和科技的阿拉伯留学生也参与了节目制作。

在访谈节目《聚焦中国》中,主持人就17个专题与嘉宾进行对话和交流。这17个专题分别是中阿文化经济关系、中国制造、中国美食、“只生一个好”、中国穆斯林、中国电影工业、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京剧/传统民族乐器、与中国做贸易/能源、中国四代领导人、中国军队、中国金融/第三次革命、中国瓷器、纺织工业、中国人口流动、中国防沙/环保和汉语。每个专题约有15分钟内容,先有一段对中国某个问题的总体介绍、评价,然后主持人就该专题和特邀嘉宾对话。如《中阿文化经济关系》专题,先介绍中阿交流的历史、现状,再请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翟俊作为嘉宾谈第二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谈取得的成果,以及如何拓展中阿合作领域。主持人杰麦尔的问题相当尖锐,包括为何在某些国际政治问题上特别是在联合国讨论阿拉伯问题时中国总是投弃权,对巴以问题中国的立场究竟怎样等等。

为了加深阿拉伯民众对某一问题的了解,节目邀请多位相关部门知名人士作为嘉宾,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交流,如在200666日,话题是中国政府对中阿关系的认识,先与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翟俊和新闻发言人刘建超交谈,最后是中联部官员蒋中瑜讲以毛泽东为首的四代领导人的故事。

“中国周”报道结束后,半岛台将17集的《聚焦中国》制作成两碟装的DVD,约4小时,派发给中国各界人士,扩大其影响。

 “中国周”节目是阿拉伯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介绍中国。全方位 ― 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多层次 ― 既有比较严肃的政治、军事话题,也有京剧、美食等轻松话题;宽领域,既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也有普通市民和学生,标志着中阿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阿拉伯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 丁淑红 编译)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