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当代欧美汉学对中国哲学的诠释——以罗哲海为中心”国际研讨会圆满召开

作者:时间:2010-06-05

2010年5月29至3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资助,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院、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德国波鸿大学东亚学系联合主办的“当代欧美汉学对中国哲学的诠释——以罗哲海为中心”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张朝意处长、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哲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陶秀敖教授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系列研讨会之一,邀请了近三十位来自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包括哲学界著名学者陈来、杨国荣、李明辉、单纯等。本次研讨会重点研讨的专著《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一书的原作者。德国重要哲学家罗哲海先生(Heiner Roetz)也亲临会场,与中国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

《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一书经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中心十余年的努力,译成了中文,并于2009年得以出版。此书受启发于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的“轴心时代”理论及阿培尔(Karl-Otto Apel)与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对话伦理学”,将中国思想置于世界思想史的范围内加以考察,从而得出了比中国学术界在传统研究方法中更有启发性的结论。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西方汉学对中国哲学的诠释、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以及对轴心时期儒家伦理的多元探讨等论题,通过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对欧美汉学与中国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突出了论文质量较高,学术内容丰富,视域广阔深刻等特点,这不仅体现了学者们深厚的中国哲学功力,同时,对欧美汉学研究的关注和吸收也使得他们展现了甚为宽广的国际视野。

本次研讨会在罗哲海先生的发言中落下帷幕,他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与感谢。这是一次中国本土学术与海外汉学研究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于二者学术的发展和革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