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丹枫迎秋,四海之声,问答未来。11月1日下午,北京论坛(2019)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围绕论坛主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世界与人的未来”,共同探讨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如何应对新挑战,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多元文明”“变化世界”“人的未来”等三大版块,北京论坛下设13个分论坛3大专场,深度探索和思考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不同文明的共存与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场领域多元、智慧荟萃的思想盛宴。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主持。邱水平代表北京论坛组织委员会向各位嘉宾学者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邱水平指出,北京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迄今已迈入第十六个年头。本届北京论坛聚焦“变化世界”,关注“人的未来”,将汇聚全球学者的共同智慧,在世界急剧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找到符合时代潮流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随后发表致辞,他表示,北京论坛始终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信念,围绕“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主题,倡导不同文明间和谐对话与交流。在充满急剧变化的当前世界,北京论坛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探索人类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通过视频向北京论坛的召开致以祝贺并表达了对论坛主题的赞许。他表示,我们所处的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各领域的领导人与机构共同努力,精诚合作,将人类的需求、愿望、权利和希望放在首位。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王宁代表北京市对在场嘉宾与海内外友人表示问候。他指出,北京大学和北京论坛与北京的命运相连,而北京论坛作为北京市的“学术名片”,视野洪阔,立意高远,体现了北京大学与北京论坛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他表达了对北京论坛为北京城市战略发展出谋划策的期待。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也发表致辞,他表示,今天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500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过去15年中,北京论坛举办了超过4500场对话,涵盖的话题非常多元,获得很高的国际影响力。今年的北京论坛聚焦变化世界与人的未来,我们仍然需要加倍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的前任总干事,我对于北京论坛鼓励亚太地区研究人文和社会科学,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跨文化讨论,以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这样的高远目标,表示高度的赞赏。
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作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但全球力量对比更加均衡与国际体系持续增强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经济迈向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步伐不可阻挡。各种文明之间应该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国际共识不会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阻挡不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步伐,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改变不了各国扩大开放合作与维护多边主义的愿望和决心。
杨洁篪强调,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新形势下,世界各国都承载着推动文明包容互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命。要坚持平等互信,实现持久和平;坚持对话协商,实现长治久安;坚持共赢共享,实现共同繁荣;坚持相互尊重,实现文明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
杨洁篪指出,一些人接受不了中国发展,总是要颠倒黑白,大肆攻击和诬蔑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这种做法绝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目的也绝不可能得逞。中国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向前,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开幕式主旨报告部分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委员朴仁国主持。
首先发表主旨演讲是美国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主席、黑斯廷斯中心高级顾问温德尔•瓦拉赫。他从AI科技的角度,阐述在人类在可预见的未来,应如何在法制与道德上,对科技进步进行有效约束和充分利用。他在主旨报告中提出,在理解人类行为、看待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时,我们必须要从过去的传统中间汲取智慧和经验,以给予道德上的启示。其次,工程应该成为未来系统设计里面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通过工程,营造一个可逆过程。最后,我们需要规则来限制它们的运用和使用。通过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加入,综合看待和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间来,在总体上做好监控,找出关键问题,实现最佳操作。
随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德国柏林社会科学中心前主席尤尔根•科卡则从人文角度,提出以本次大会主题中的“未来”作引,揭示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延续性和根本差异,提出了对在历史中学习这一命题的疑问,并强调自己的看法,认为历史的研究依然有助于描绘未来,尤其是对于21世纪的今天。谨慎研究历史可以有助于解决当前历史问题,对异同的比较能帮助我们看清目前形势。历史作为科学的学科,是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是如此,才有可能调和并找到人类的共同特点。
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主席韩启德压轴出场,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文明的多元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美好,世界各地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全面把握大变局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心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长远发展提出更多的中国方案,贡献更多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
11月2日至3日,围绕“多元文明”“变化世界”“人的未来”等三大版块,13个分论坛在北京大学校内展开讨论,主题分别是:“治理与文明:不同文明体系中的国家起源”“多元文明交融下的语言、文化与认同”“全球史视野下的文明交流”“馈赠与交融:中华文明的传播”“早期文明的书写实践:起源、构成与融通”“世界的脉搏——丝绸之路考古与古代文明”“文明进程中的女性能动力和发展”“变革中的世界秩序”“全球化重构中的中国经济发展”“科学文化视域中的科技、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数字时代的人性与法治”“书院中心的通识教育:国际经验与亚洲探索”等。
本次论坛还设有“非洲通史与非洲研究新视角”“中非大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艺境汇”等三个专场。
其中,“世界的脉搏——丝绸之路考古与古代文明”“文明进程中的女性能动力和发展”等分论坛是今年北京论坛开拓性设置的新主题。此外,论坛还将关注“人工智能”“一带一路”“女性研究”等热门议题。
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论坛相信,不同文明在和平环境中的交汇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