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际儒学论坛•2011”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作者:时间:2012-03-18

2011 年12 月3 日至4 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国际儒学论坛•2011”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家的修身处事之道”。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体会古人智慧,探寻儒家思想的修身处世之道。本次会议共收到学者论文87 篇。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日本早稻田大学原校长西原春夫、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部部长康泰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唐忠、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副会长高士涛等嘉宾出席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受副校长杨慧林委托致开幕辞。贺耀敏教授首先回忆了汤恩佳先生为人民大学捐赠孔子像的往事。随后他代表人民大学对与会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就此次研讨会主题展开了阐述。他认为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情况。中央最近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了文化问题,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意义重大。因此文化工作者要弘扬传统文化,向古人借智慧。本届国际儒学论坛以“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为主题,体现了与会学者很强的现实追求和人文关怀。今天重新提倡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有三个意义:第一,有益于提高道德修养;第二,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社会风尚;第三,有利于今天的廉政建设。最后,贺耀敏教授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与会学者身体健康。

汤恩佳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一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包括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要求,以此表明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自信对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汤院长认为弘扬孔子儒家伦理思想应当受到世人的重视。随后汤院长提出要进行儒家的道德教育,提高对儒家五伦理念的认识。他对儒家五伦谈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内涵,认为只有通过这些路径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国家安宁。最后汤院长说,儒家思想有五大功能:第一,能促进世界和平;第二,能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第三,是中国56 个民族、13 亿人民的精神轴心;第四,能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第五,能达致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西原春夫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他从参加第一届论坛直至今日从未缺席,他对论坛的长期坚持表示由衷的高兴。随后他讲到日本福山大地震和不久前不丹国王旺楚克和新婚王妃访日的事情。以这两件事为契机,西原春夫教授对西方的发展模式作出了反省和批判。他认为,或许亚洲的世界观才是亚洲经济与政治影响力真正在世界中发挥作用、拯救人类的道路。这种亚洲模式包含了许多儒学所阐述的伦理标准,因此要大力倡导发展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优秀的思想体系,他希望与会者能认真思考关于这次主题论坛的问题意识。

张立文院长在致辞中首先欢迎参会的国内外朋友,并感谢西原春夫教授以80 高龄再次与会。随后他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维度来阐释儒家的修身:第一,从个人的维度来讲,应以“诚意、正身”作为起点,从“敬”字切入修身,提倡传统道德修养;第二,从国家的维度来讲,应以“治平”为本切入修身,纠正社会的不良风气;第三,从民族的纬度来讲,从“和平”、“和合”来切入修身,通达世界的大道。最后他指出,民族的责任和希望在各位学者身上、在年轻人的身上。因此,学者应该走出书斋、科研院所,走进社会,推广儒家思想,真正做到推己及人,从而有益社会。

本次论坛分设四组会议,展开五轮十八场讨论。与会代表围绕“儒家思想传统”、“儒家修身理论”、“儒家精神追求”以及“儒家政治哲学”四个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国际儒学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孔子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国际儒学论坛自2004 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儒学盛会,本次会议是第八届。论坛一直把研究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和交流。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