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与战略机遇”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问题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作者:时间:2010-11-20

2010年11月1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与战略机遇”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问题青年学者论坛举行。与会者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环境变化的影响、未来十年大国关系调整新态势、中国国际安全问题的新挑战与安全研究的新视角以及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战略机遇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其中不乏有洞见的新观点和新主张。

中国外交部政规司周剑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棲庆教授、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教授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李永辉院长代表国际关系学院致欢迎词。他指出,国际问题青年学者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随着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国际关系研究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本次论坛也将紧扣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科研处张朝意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历次青年学者论坛所取得的成果,她认为国际问题研究是外语类院校在外语研究之外的一门重要学科,希望能通过结合外语学科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中国外交部政规司周剑参赞应邀为本次论坛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维护国家安全,仍是外交工作的重点。近两年来,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这需要我们平衡地推进与各国的关系,并加强在全球问题上的协作。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总路线不变,朋友越多越好,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既要处理当前问题,也要做好预案处理。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主要涉及到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国际上围绕着涉藏和涉疆问题对中国外交产生的挑战;因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总需求不足对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而产生的舆论上的压力以及中国周边国家面对中国迅速崛起而产生的不安等;此外,还有非传统安全的因素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如网络的渗透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对资源的争夺等。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涉外安全决策机制,这就需要政府机构与学界建立良好的合作渠道: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一方面要整合学界资源,充分利用学术界的智力支撑。中国要有自己的国际研究队伍,形成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在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上要大力争取民众的支持,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看待国际问题的水平,从而能够正确地将外部世界介绍给中国。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本次论坛的各个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对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交所取得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了深刻反思,对金融危机后中国面临安全环境的变化及其战略机遇的选择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未来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积极建议。

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发起组织了首届国际问题青年学者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该论坛受到了国际关系研究学界的高度赞赏和好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品牌活动。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