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作者:时间:2011-03-20

2011年3月19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日本大地震的全球经济影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出席研讨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家学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徐一平,亚非学院院长、海外汉学中心主任张西平,英语学院副教授谢韬。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副院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朱青,《环球财经》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纪志宏,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原中国驻IMF执行董事张之骧,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贲圣林等业界专家学者也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主持。

会议首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日本问题专家徐一平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分别作主题发言。徐一平教授结合震后在日本交流访问的亲身经历,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目前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徐一平教授表示,核泄漏是对日本的意外打击。东北六县整体生产水平占日本全国的6%至7%,如果全部毁掉其经济损失可能将占到日本GDP的5%,当地的汽车轮钴、在海上世界的三大渔业基地等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将影响世界核电发展走势。但另一个方面,重建过程也可能将成为拉动日本内需的一个要素,中日两国也可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郭庆旺教授从震后日本本国经济发展趋势、日本大地震对国际经济产业链的影响和日本的灾后重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GDP的6%,相当于全球经济的0.2%左右。如果核辐射不再发展下去,对全球经济的向好复苏将不会产生很大影响。此外,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是否会造成巨大影响要取决于实体经济等影响。日本这六个县经济总量只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6.4%。是否会使日本经济从去年3.9%的增长率降到0.9%还值得商榷。但是在芯片制造业、旅游业方面,势必将给日本带来冲击。

随后,会议进入专家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和学者从日本经济未来走向、震后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震后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日关系、中美关系、能源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深刻阐述了此次日本大地震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最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做总结发言。陈校长表示,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货币研究所对重大国际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得到了外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赏,今后要继续深化双方的合作,推动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对于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陈校长指出,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但是此次地震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走势可能不会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对于此次地震中出现的核泄漏事故,陈校长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的,我们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陈校长指出,此次我国对日本的危机救援体现出了公共外交对于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公共外交的运用来奠定未来中日政府外交和国家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公共外交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探索。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经济导报、香港文汇报、京华时报、经济观察报等多家媒体发文对研讨会进行了报道和高度评价。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