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12 月1 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办的“2012 中东剧变下的中阿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总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华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国网、对外友协、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伊斯兰经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单位以及也门、苏丹等国的70 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中东剧变下的中阿关系”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张宏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教授致开幕辞,原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大使作了主旨发言,深入分析了阿拉伯剧变以来中阿关系的现状。
本次研讨会特设“中东变局下的中国软实力建设”主题研讨,专家学者分别从外交、对外宣传、文化软实力和中国中东形象建构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影响力的局限与不足。围绕此话题,讨论热烈,与会者踊跃献言献策。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社会文化、语言文学4 大议题分组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中东剧变打破了该地区脆弱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地区格局陷入“功能紊乱”,且日趋进入“权力碎片化”的“无极时代”。在政治外交领域,阿拉伯世界整体影响力下降,无暇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虽已完成政权更迭,但政局仍不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未来前景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众多地区的持续动乱中,海湾国家却是另一番景象,如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并未受到波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6 个成员国欲建“海湾联盟”,将海合会打造成为“中东版欧盟”,结果如何,拭目以待。随着伊斯兰战略板块在中国总体外交中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我国中东外交面临更多的内外挑战,但也蕴含更多机遇。在经济贸易领域,中东剧变不仅严重阻碍了阿拉伯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对中阿经贸往来造成了较大影响。因而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与海湾国家开展互利合作时更需要注意人才和队伍的建设、适应“欧美标准”、推动中资企业“转型升级”和重视在当地树立良好形象。在社会文化领域,阿拉伯之春被西方媒体称为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一个新中东的诞生,事实却是社会治安持续恶化,国民经济陷入衰退,宗教势力日益壮大,派系冲突此起彼伏,人民生活大不如前。阿拉伯知识分子已开始进行思考和反思。在语言文学领域,一向以民族的解放与进步为己任的阿拉伯文学家们,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中东剧变之中。细读具有忧患与批判意识作家的作品也可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迹象和预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阿拉伯文学精英也开始对这场变革进行质疑和反思。
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举办的第八届国际年度学术研讨会,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阿拉伯语界较有影响的阿拉伯问题研究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