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至5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国际儒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学者齐聚一堂,体会古人智慧,探寻儒家思想的社会治理之道。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袁卫、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日本早稻田大学前任校长西原春夫、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华夏出版社社长高文柱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致开幕辞。在致辞中,纪宝成校长认为,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儒家的治国理念不仅是理念,而且从理念到制度实现,再到运行操作都有一整套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天的学者认真研究。儒家思想是最具世俗性和实用性的思想体系,“民本思想,民生理念”,“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今天,我们应该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让传统的儒家文化为当代的社会治理服务。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在致辞中指出:儒家思想天然地与社会治理存在着密切联系,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治理问题,他所提倡的 “内圣外王”思想通过孟子、荀子的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更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并以此为指导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政治与法律制度,为当时的社会治理提供理论与制度支持。今天,虽然儒家思想不再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想和“德礼并用”的政治主张对现代社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