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心与校英语学院联合举办全媒体新闻教育与亚洲国际传播高层论坛

作者:时间:2013-03-29

2013年3月23日,全媒体新闻教育与亚洲国际传播高层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重点高校新闻传播领域和媒体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和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联合举办,中国新闻史协会和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协办。中心副主任郭棲庆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正式启动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尔顿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英国博尔顿大学联合举办,于2012年10月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国内首家面向全球招生的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教育项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原新华社副社长马胜荣、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会长郭镇之以及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高钢分别在论坛上致辞。韩震校长指出:“人类文明已进入全球传播时代,高校新闻与传播教育必须改革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适应世界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对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高钢教授认为,三大核心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云计算)已经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模式,使公共信息的提供方式、社会关系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位媒体专家围绕全媒体国际传播实践作了主旨发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夏吉宣副台长深刻地阐释了广播事业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进行变革。腾讯网副总编李玉霄以自身经历为例,介绍了全媒体传播模式下新闻价值观的变迁。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新媒体部负责人张施磊的演讲妙趣横生,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像分析了国内媒体与国际一流媒体在全媒体新闻运营传播模式上的差距和改革实践。

在亚洲全媒体新闻教育领域,北京外国语大学D J Clark先生提倡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激发学生潜力、学习自主能动性和互助性的“天才吧”和“学员虚拟社区”,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按需求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和免费的网络课件。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阐述了媒体从业人员培养数据素养的重要性。他指出,新闻工作者需要培养基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用数据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在分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烟台大学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专家学者围绕全媒体新闻教育和国际传播实践分别进行了发言和小组讨论。与会人员认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改变的是学科方向、媒介平台和技术手段的融合与调适,不变的是新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责任伦理,新闻学院要承担起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在大学体系内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针对全媒体国际传播问题,发言嘉宾从法律体系、对外传播、国内广播等多重视角,论述了不同社会群体如何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应对挑战,为国际传播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