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4 月28 日,“中国文化在亚洲”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的牟钟鉴教授作了题为“孔子仁学与当代文明转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主持。
牟钟鉴先生是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牟教授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其中,与张践教授合著的《中国宗教通史》获教育部2003 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宗教学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一、二、三辑,他的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的发展。
牟教授从习近平主席近来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讲话切入,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定义、作用等方面做了梳理,并特别强调了习主席关于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各文明之间应该消除偏见和对立,用和谐代替冲突。接着,牟教授从“仁”的重要性、“仁”与“礼”的关系变化、“仁”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仁”的实践几个角度,结合国内外史实时事对儒家之“仁”做了深入浅出的阐发。仁之本:孝悌者,人之本物;仁之义:仁者爱人、同情心、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方:忠恕之道;仁之行:修己以安百姓,并且针对国际各大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国内文化发展中的很多具体问题,牟教授结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提出了自己的三大命题:一,以仁为体,以和为容;二,以生为本,以诚为魂;三,以道为归,以通为路。同时,从道德建设、教育制度等方面强调了孔子仁学对人类文明转型的意义。
最后,牟教授热情细致地解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就儒家文化仁义礼仪在现实中的实践方法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牟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使师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加深了对孔子仁学的思考与认识。